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缴翼飞 广东报道 “每个代工企业都有一个品牌梦。” 广东金辉刀剪股份有限公司经理何智慧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目前在五金刀具领域,中国的代工产品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准,但实际成本与品牌产品有着巨大的差价,一些高端产品的差价甚至可以达到5—6倍,这让不少刀具企业对塑造自有品牌产生了极强的渴望。
图:不少“中国造”因质量上乘、工艺成熟而备受海外品牌青睐 缴翼飞/摄,下同
广东素有“世界工厂”之称,其制造业经历了飞速的发展,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历史使命。由于大多行业兴起于代工,随着“制造业当家”口号的提出,广东越来越感觉到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性,完善产业链布局、打造特色品牌、加快向更高价值链延伸也成为了各类特色产业集群的新使命。
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的转型发展有何特点?对地方经济有何带动作用?近期,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宣传中心所属“工新智库”、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和21世纪经济报道联合组成“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发展”课题组走进广东省多个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探寻这些特色产业集群的崛起密码和突破路径。
代工型发展模式曾经推动经济快速发展,填补了不少产业空白,但其处于全球产业链低端的弊端日益凸显。自主品牌短缺,已成为众多广东企业心头之憾。但随着工艺的成熟、技术的持续创新以及产业链的逐渐完善,广东企业传统的代工模式已经悄然发生变化。
“大家对于代工的印象可能还停留在‘三来一补’,只是简单的来料加工,照着配方生产。但现在我们已经有了成熟的研发团队,客户只需要给一个目标,产品就可以完全靠我们集群内部的企业生产出来,提供从研发到生产的整套服务,只是缺少一个更有影响力和认知度的品牌。可以说,微笑曲线的左端已经被我们稳稳占据了。”广州市白云美湾产业发展办公室科长黄欣透露,由于靠代工起家,白云美妆业出口旺盛,企业中不乏隐形冠军,“墙内开花墙外香”的案例格外多,而随着新代工模式的兴起,集群内的企业也获得了更多品牌客户的青睐和议价权。
有着如此丰厚的“家底”,特色集群如何更上一层楼?那便是打造区域自主品牌,向“微笑曲线”右侧延伸,争取更多的产品附加值。
卡姿兰便是代表案例。2008年,蔡依林一句“卡姿兰大眼睛”代言词将品牌推热,国产品牌“卡姿兰”自此成为了眼睛大而漂亮的代名词。这些年来,“卡姿兰大眼睛”成为网络上广泛流行的一个梗。抓住流量后,卡姿兰趁势推出了卡姿兰大眼睛、双猫家族等IP形象,为品牌价值赋能。?
不过,对于多数以代工为主的中小企业而言,转型之路仍然漫长,品牌培育成本高昂。对此,白云区计划先集体发力,打响区域品牌。从“美湾严选”商标注册,到频频举办广州国际美妆周,再到日前美博会期间1688美妆全球选品中心落地白云,集群企业越来越多以集体品牌亮相。
黄欣表示,白云区将继续依托“美湾认证”品牌,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化妆品区域品牌,进一步加强与国际市场的合作与交流。通过积极参与国际展览和品牌推广活动,白云区将持续推动化妆品企业“走出去”,在全球市场中赢得更多话语权和市场份额,巩固其国际化妆品产业基地的地位。
同样的情况也存在于阳江产业,十八子、王麻子、张小泉等国内三大刀剪品牌已经相继集聚于阳江。阳江市也将“品牌出海”列为重要的发展战略。2022年,阳江市首次发布“阳江五金刀剪”区域品牌。2023年6月,阳东区启动“阳东制造·深度融湾·品牌出海”跨境电商对接会,与SHEIN、多多跨境TEMO等跨境电商合作。
“启动跨境电商活动目的是搭建跨境电商平台与阳东传统工贸企业之间的沟通桥梁,推动传统工贸企业加快转型和出海步伐,帮助五金刀剪等‘阳东制造’产品和品牌拓展国际市场。”阳江市阳东区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如此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为攀向产业链更高端,不少特色产业集群正在积极进行“全链转型”。
广州市花都区狮岭镇是全国皮具箱包产业集聚程度最高、产业链最完整的皮具生产基地之一,有着“中国皮具之都”之称。盖特软件是狮岭镇皮具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主要的软件服务企业。目前,全镇约有1/4规模以上皮具产业链企业使用该企业研发的软件系统。
该公司总经理蔡征兵告诉记者,皮具行业具有“高定制、碎工艺”的特征,其复杂的配套链条导致企业集约化经营较难实现。同时,由于之前缺乏产业集群的供应链管理平台,亟须通过数字化转型来优化产业链上下游的资源共享。
“传统的生产和管理方式很难应对这些问题,数字化转型是狮岭镇皮具产业实现‘智造’的突破口。”蔡征兵表示,盖特软件为皮具产业链企业从技术层、数据层、算法层提供数字化服务,通过打造“云端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等方案,推动集群箱包企业“上云上平台”,从而带动其相关的加工制造商、物料供应商系统互联,实现上游原材料供应商、中游加工商以及下游成品商的协同“智造”。截至目前,全镇已有超过5500家企业“上云上平台”,协同效率提升40%左右,成本降低10%以上。
图:从“小工本”到上云管理,花都区箱包产业已经历多轮生产管理的迭代升级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也从当地科技工业和信息化局了解到,该区正在推进花都区新型工业化数字服务平台的建设,力争建成全国首个城市级工业人工智能中心。该平台计划总投资超过3亿元,将建成辐射全区中小企业、以工业AI应用为核心、构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人工智能平台,全力赋能花都区箱包皮具等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
而就在100公里外的东莞,从繁华的城区到石排镇等“潮玩名镇”,到处可见潮玩艺术装置、潮牌集合店、街头潮玩贩卖机,“潮玩+城市”的融合让潮流气息弥漫全城。玩转“潮玩+”,让东莞找到了破解传统制造业升级之痛和城市发展之困的突破口。
图:潮玩产业着力打造本土IP以谋求高附加值
事实上,东莞玩具产业供应链完备,生产质量全国领先,塑造了东莞在产业链上的优势,吸引了许多像木玩世家这样的潮玩企业在此地加速聚集。更为深层的原因是,东莞近几年潮玩产业的发展方向是从“生产制造”向“品牌打造”转变。
眼下,东莞大部分潮玩企业已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生产管理,从生产制造传统玩具到转型打造潮玩IP,形式也从代加工到深度参与国际赛事吉祥物的研发制造,积极创新产品、以新质生产力提升效益成为了许多玩具企业的共识。
东莞石排镇经济发展局黄凤珍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目前石排镇潮玩集群正在着力建设公共平台,优化集群产业发展生态。建设优秀人才服务平台。为设计师提供涵盖研发、生产、推广营销一站式公共平台服务,着力引进一批具备前沿创意设计能力、研发能力和销售能力的专业人才。同时,搭建集群成果交易转化平台。探索搭建潮玩IP版权线上交易平台及线下交易场所,助推设计成果转移转化数量,提高设计创新成果转化率,实现共同研发、IP交换、IP共享等。
除了长期天然形成的本土特色产业集群,面对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赛道,广东也在定向招引产业链企业,力求打造具有强大影响力的新兴产业高地。
2023年,小鹏汽车与滴滴公司合作的新车型签约落户广东省肇庆高新区,肇庆小鹏智能智造研究院注册成立并顺利推进,用于新车型研发、产线改造和市场开拓,为肇庆进一步参与新能源智能汽车研发抢得一席之地。
四会市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正是坐落于肇庆高新区内,近三年共招引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项目48个,除了小鹏汽车,此前还相继引进瑞庆时代作为龙头链主企业以及理士电源、爱龙威电机、动力金属、骏鸿轮胎等一批优质产业链配套企业,已初步形成新能源整车、汽车关键零部件、智能网联、汽车轻量化、充电设施、汽车后市场等领域全面发展新格局。这一产业集群的产值也在3年时间内先后突破300亿元、400亿元和700亿元大关,连续两年增速超50%,千亿级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已现雏形。
同样,在佛山市顺德北滘,投资8亿元的美的库卡智能制造科技园二期已经顺利度过了投产的第一年。全面投产后,该项目机器人产能预计达8万—10万台/年,园区还引入多个上下游企业,覆盖多个核心零部件制造环节。
佛山已经在2023年底印发的《佛山市机器人及相关产业发展规划》中提出了打造全国机器人高端制造城市标杆的目标。在这个目标背后,佛山的思路是,依托制造业雄厚基础,加速提升机器人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全面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吸引机器人龙头企业集聚,大幅提高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推动机器人产业发展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图:背靠广东庞大的制造业转型需求,工业机器人产业不断发展向新
佛山顺德区机器人协会秘书长陶渊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顺德区作为广东省最早一批发展工业机器人应用的地区之一,有着丰富的机器人应用场景和机器人产业链企业。机器人对顺德而言,不仅是形成新的千亿级产业集群,更为重要的是以此为着力点撬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驱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顺德机器人产业集群的一大亮点,就在于我们拥有的机器人本体生产能力,特别是工业机器人本体产量。”陶渊明表示,机器人本体将是顺德机器人产业重要的突破口,相比其他城市,顺德机器人的应用场景更为广泛,涵盖了工业、家电、五金、建筑、环卫等领域,只要有市场,本体研发制造就可以实现规模化生产,更容易滋养出大型企业。
根据佛山的规划目标,全市机器人及相关产业营收将用3年时间实现倍增,到2025年突破让机器人产业成为真正的千亿级产业集群。至2030年,机器人及相关产业营收从1000亿元增长到2000亿元,实现第二个倍增。
此外,陶渊明观察到,服务机器人近年来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人形机器人概念也逐渐走热,未来或有较大的增长空间。近年来,顺德新招引的企业,也正从工业机器人拓展到服务机器人、清洁机器人、协作机器人等领域,不断扩大产业版图和门类。
不仅如此,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发布了《关于2024年度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的通告》,新认定100个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广东共有广州市黄埔区有机高分子材料、广州市番禺区纺织服装、珠海市香洲区打印设备及耗材、佛山市南海区安全应急、中山市小榄镇智能锁具、东莞市万江街道数控装备和深圳市光明区智能传输及感知器件、深圳市福田区智能终端等8个产业集群入选,珠海、东莞、中山分别迎来首个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截至目前,广东省已获批22个国家级特色产业集群,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已建设76个省级特色产业集群,分布在17个地市,涵盖了激光与增材制造、低空无人机、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装备制造和箱包皮具、家居、化妆品、陶瓷、灯饰、服装等30多个行业产业。
广东省工信厅数据显示,2023年全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总产值9973.18亿元,同比增长12.87%,其中产值超百亿集群42个,占比55%;研发经费投入约503.84亿元,同比增长12.99%,投入强度为5.05%,拥有国家和省创新平台近1000个,主持、参与各类标准1782件,有效发明专利28930件;集聚企业5806家,其中创新型中小企业2022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863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93家、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23家,实现就业89.2万人。
“市场+政府共同推动的特色产业集群将带动我国制造业呈现百花齐放局面。”国家中小企业研究院副院长孙文凯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通过政策针对性供给,市场资源汇聚,特色产业集群将有效提高中小企业竞争力。同时,通过进一步梯度培育的引导作用,以及地区间差异化竞争,将有更多地区出现更多高质量集群,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