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居行星等五大科学主题有望取得突破 实施载人月球探测、探月工程四期与行星探测工程
首个国家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发布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昨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有关情况。
会上,中国科学院、国家航天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联合发布《国家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规划》明确,总目标是,梯次布局和论证实施国家空间科学任务,统筹和强化任务驱动的基础研究,打造空间科学高水平人才队伍,不断取得具有重大国际影响力的标志性原创成果,实现空间科学高质量发展,跻身国际前列,成为空间科学强国。
2028年至2035年论证实施载人月球探测
就《规划》主要内容,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丁赤飚介绍称,规划提出了我国有望取得突破的五大科学主题和17个优先发展方向mdash;mdash;
极端宇宙主题主要是探索宇宙的起源与演化,揭示极端宇宙条件下的物理规律。优先发展方向包括:暗物质与极端宇宙、宇宙起源与演化、宇宙重子物质探测。
时空涟漪主题主要是探测中低频引力波、原初引力波,揭示引力与时空本质。优先发展方向是空间引力波探测。
日地全景主题主要是探索地球、太阳和日球层,揭示日地复杂系统、太阳与太阳系整体联系的物理过程与规律。优先发展方向包括:地球循环系统、地月综合观测、空间天气探测、太阳立体探测、外日球层探测。
宜居行星主题主要是探索太阳系天体和系外行星的宜居性,开展地外生命探寻。该主题下的优先发展方向包括:可持续发展、太阳系考古、行星圈层刻画、地外生命探寻、系外行星探测。
太空格物主题主要是揭示太空条件下的物质运动和生命活动规律,深化对量子力学与广义相对论等基础物理的认知。该主题下的优先发展方向包括:微重力科学、量子力学与广义相对论、空间生命科学等。
《规划》还提出了至2050年我国空间科学发展路线图。第一阶段,至2027年,运营中国空间站,实施载人月球探测、探月工程四期与行星探测工程,论证立项5mdash;8项空间科学卫星任务,形成若干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成果。第二阶段,2028mdash;2035年,继续运营中国空间站,论证实施载人月球探测、国际月球科研站等科学任务,论证实施约15项空间科学卫星任务,取得位居世界前列的原创成果。第三阶段,2036mdash;2050年,论证实施30余项空间科学任务,重要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空间科学可带动各种探测手段进步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任务局局长朱俊强表示,空间科学就是对人类认知极限的一种延伸。对这种未知元素的探索,会带动各种探测手段的进步,比如对传感器、精密的光学仪器、高性能的探测器的带动作用能极大促进技术的进步。通过这些技术进步,为整个航天探测活动培育新技术,这也可能引发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助推生产力发展。
就此次《规划》发布对加快建设航天强国和科技强国的意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丁赤飚表示,空间科学是航天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航天活动从大的方面来分类,可以包括空间科学、空间技术和空间应用三个方面。这其中,空间科学是基础、是前沿。它在探索宇宙奥秘、拓展人类认知边界的同时,也有力带动了空间技术的发展。
我国空间科学研究总体上还处在起步阶段,是建设航天强国道路上必须补齐的短板。当前,我国空间技术已取得了重大突破,部分领域位居世界前列;以通信、导航、遥感卫星等为代表的空间应用蓬勃发展,在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相比较而言,我们空间科学卫星的数量还比较少,产出的重大标志性成果还不够多,与世界航天强国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制定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有助于我国空间科学工作进一步锚定目标、统筹力量。此次发布的《规划》,是我国首个国家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将有助于我国进一步统筹国内相关科研力量、凝练部署重大科技任务、深化国际交流合作,从而使我国在有基础、有优势的领域尽早取得世界级的重大科学成果。
月壤样品初步完成成分和结构探测
嫦娥六号任务转入科学研究阶段已经有三个多月,就嫦娥五号、嫦娥六号在样品研究方面的进展,国家航天局系统工程司司长杨小宇介绍,6月25日,嫦娥六号从月球背面带回了1935.3克的背面样品,这也是人类首次从月球背面带回的月球样品。目前,科学家正在对这些月球样品进行整理,初步的物理、化学成分和结构的探测已经完成。发现了大量的信息,如月球早期演化和月球背面火山活动的信息,也包含了记录采样点火山活动历史的玄武岩,还包括来自其他区域的一些非玄武岩物质。下一步,将按照国家的月球样品分发政策,开展后续研究工作。
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从月球取回了1731克月壤样品,这是人类迄今为止拿到的最年轻的月球样品。几年来,国家航天局向国内的131家科研机构,分发了7批、共80克的月球样品供科学研究。国内的科学家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很多成绩,发布了上百篇高水平论文。我们测定了嫦娥五号月球样品的玄武岩的形成年龄在20亿年左右。科学家们通过研究也发现了一种新的矿物,我们命名为lsquo;嫦娥石rsquo;,这是人类在月球上发现的第六种新的矿物质。杨小宇说。
宜居行星等五大科学主题有望取得突破 实施载人月球探测、探月工程四期与行星探测工程
首个国家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发布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昨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有关情况。
会上,中国科学院、国家航天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联合发布《国家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规划》明确,总目标是,梯次布局和论证实施国家空间科学任务,统筹和强化任务驱动的基础研究,打造空间科学高水平人才队伍,不断取得具有重大国际影响力的标志性原创成果,实现空间科学高质量发展,跻身国际前列,成为空间科学强国。
2028年至2035年论证实施载人月球探测
就《规划》主要内容,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丁赤飚介绍称,规划提出了我国有望取得突破的五大科学主题和17个优先发展方向mdash;mdash;
极端宇宙主题主要是探索宇宙的起源与演化,揭示极端宇宙条件下的物理规律。优先发展方向包括:暗物质与极端宇宙、宇宙起源与演化、宇宙重子物质探测。
时空涟漪主题主要是探测中低频引力波、原初引力波,揭示引力与时空本质。优先发展方向是空间引力波探测。
日地全景主题主要是探索地球、太阳和日球层,揭示日地复杂系统、太阳与太阳系整体联系的物理过程与规律。优先发展方向包括:地球循环系统、地月综合观测、空间天气探测、太阳立体探测、外日球层探测。
宜居行星主题主要是探索太阳系天体和系外行星的宜居性,开展地外生命探寻。该主题下的优先发展方向包括:可持续发展、太阳系考古、行星圈层刻画、地外生命探寻、系外行星探测。
太空格物主题主要是揭示太空条件下的物质运动和生命活动规律,深化对量子力学与广义相对论等基础物理的认知。该主题下的优先发展方向包括:微重力科学、量子力学与广义相对论、空间生命科学等。
《规划》还提出了至2050年我国空间科学发展路线图。第一阶段,至2027年,运营中国空间站,实施载人月球探测、探月工程四期与行星探测工程,论证立项5mdash;8项空间科学卫星任务,形成若干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成果。第二阶段,2028mdash;2035年,继续运营中国空间站,论证实施载人月球探测、国际月球科研站等科学任务,论证实施约15项空间科学卫星任务,取得位居世界前列的原创成果。第三阶段,2036mdash;2050年,论证实施30余项空间科学任务,重要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空间科学可带动各种探测手段进步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任务局局长朱俊强表示,空间科学就是对人类认知极限的一种延伸。对这种未知元素的探索,会带动各种探测手段的进步,比如对传感器、精密的光学仪器、高性能的探测器的带动作用能极大促进技术的进步。通过这些技术进步,为整个航天探测活动培育新技术,这也可能引发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助推生产力发展。
就此次《规划》发布对加快建设航天强国和科技强国的意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丁赤飚表示,空间科学是航天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航天活动从大的方面来分类,可以包括空间科学、空间技术和空间应用三个方面。这其中,空间科学是基础、是前沿。它在探索宇宙奥秘、拓展人类认知边界的同时,也有力带动了空间技术的发展。
我国空间科学研究总体上还处在起步阶段,是建设航天强国道路上必须补齐的短板。当前,我国空间技术已取得了重大突破,部分领域位居世界前列;以通信、导航、遥感卫星等为代表的空间应用蓬勃发展,在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相比较而言,我们空间科学卫星的数量还比较少,产出的重大标志性成果还不够多,与世界航天强国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制定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有助于我国空间科学工作进一步锚定目标、统筹力量。此次发布的《规划》,是我国首个国家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将有助于我国进一步统筹国内相关科研力量、凝练部署重大科技任务、深化国际交流合作,从而使我国在有基础、有优势的领域尽早取得世界级的重大科学成果。
月壤样品初步完成成分和结构探测
嫦娥六号任务转入科学研究阶段已经有三个多月,就嫦娥五号、嫦娥六号在样品研究方面的进展,国家航天局系统工程司司长杨小宇介绍,6月25日,嫦娥六号从月球背面带回了1935.3克的背面样品,这也是人类首次从月球背面带回的月球样品。目前,科学家正在对这些月球样品进行整理,初步的物理、化学成分和结构的探测已经完成。发现了大量的信息,如月球早期演化和月球背面火山活动的信息,也包含了记录采样点火山活动历史的玄武岩,还包括来自其他区域的一些非玄武岩物质。下一步,将按照国家的月球样品分发政策,开展后续研究工作。
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从月球取回了1731克月壤样品,这是人类迄今为止拿到的最年轻的月球样品。几年来,国家航天局向国内的131家科研机构,分发了7批、共80克的月球样品供科学研究。国内的科学家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很多成绩,发布了上百篇高水平论文。我们测定了嫦娥五号月球样品的玄武岩的形成年龄在20亿年左右。科学家们通过研究也发现了一种新的矿物,我们命名为lsquo;嫦娥石rsquo;,这是人类在月球上发现的第六种新的矿物质。杨小宇说。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