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足展柜前,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之孙邓昱友第一次见到爷爷在西南联合大学的学生注册片。
学生注册片写着:邓稼先,年龄十八,院别为理学院第三年级,系别为物理学系。其上还贴有邓稼先18岁时的学生照。这是他人生最美好的形象。邓昱友说。
2024年10月16日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60周年纪念日。当日,愿以身许国mdash;mdash;lsquo;两弹一星rsquo;元勋中的清华人展览开幕式暨新书首发式在清华大学校史馆举办,多位两弹一星元勋亲属到场为展览揭幕。
王希季和邓稼先(右)的西南联合大学学生注册片。(清华大学供图)
1999年国庆前夕,23位曾为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其中有14人曾在清华大学学习或工作。
走进展览,李欣兴被外祖父钱三强的一副眼镜勾起回忆,感慨历史重现眼前。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中国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
争气弹中国星的背后,是一串响亮的名字mdash;mdash;邓稼先、钱学森、钱三强、王淦昌、屠守锷、陈芳允、周光召、郭永怀hellip;hellip;
邓稼先《量子场论》论著手稿及其妻子许鹿希的手写说明。
对于世人来说,钱三强是中国著名核物理学家,是中国原子能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而对于李欣兴来说,钱三强是慈祥和蔼的外祖父,会讲睡前故事,会抽空买蛋糕。
小时候觉得姥爷像百宝箱一样,要什么有什么。说到这里,李欣兴的脸上扬起微笑,他教会我,一个人无论作出多大的贡献、取得多大的成就,首先要爱国。
而在陈芳允孙女陈晶晶的记忆里,爷爷是一个谦逊低调的人。他从来不喜欢抛头露面,喜欢默默无闻地做事。
陈芳允是中国卫星测量、控制技术的奠基人之一,为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准确测量、预报作出了重要贡献。
从小跟随陈芳允长大,陈晶晶深有感触。他的笔筒、眼镜盒,很多东西都是用完了再用,破了就补上。对他来说最大的快乐就是在科学技术上取得的成就,国家取得的成就。
晚年躺在病床上的陈芳允仍心系事业。他一直念叨着lsquo;小卫星rsquo;,陈晶晶说,可惜直到他去世,没有等到北斗卫星的发射。
住在信箱里则是王淦昌之孙王世华幼时对爷爷的印象。王世华回忆小时候家里很多旧物箱子上总是写有王京二字,但父辈没有详细说起王京的故事,只告诉他爷爷住在信箱里。
20世纪60年代,王淦昌化名王京投身中国核武器事业,发出愿以身许国的誓言,从此隐姓埋名17年。
只有lsquo;星期七rsquo;,没有lsquo;星期天rsquo;。这是王淦昌常说的一句话,令王世华至今难忘。爷爷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工作。
王淦昌化名王京的工作笔记和王淦昌使用过的笔。
走过一甲子,两弹一星精神代代相传,熠熠生辉。
记得奶奶曾对我说,爷爷邓稼先经常用lsquo;purersquo;赞赏他人的思想纯洁、境界高尚,同时他也在用lsquo;purersquo;作为标准要求自己。邓昱友在致辞中分享道。
我想,倘若祖父能看到今天中国各行各业奋斗者的身影,能看到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能看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景象,他的脸上一定会再次洋溢出lsquo;purersquo;的微笑。
驻足展柜前,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之孙邓昱友第一次见到爷爷在西南联合大学的学生注册片。
学生注册片写着:邓稼先,年龄十八,院别为理学院第三年级,系别为物理学系。其上还贴有邓稼先18岁时的学生照。这是他人生最美好的形象。邓昱友说。
2024年10月16日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60周年纪念日。当日,愿以身许国mdash;mdash;lsquo;两弹一星rsquo;元勋中的清华人展览开幕式暨新书首发式在清华大学校史馆举办,多位两弹一星元勋亲属到场为展览揭幕。
王希季和邓稼先(右)的西南联合大学学生注册片。(清华大学供图)
1999年国庆前夕,23位曾为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其中有14人曾在清华大学学习或工作。
走进展览,李欣兴被外祖父钱三强的一副眼镜勾起回忆,感慨历史重现眼前。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中国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
争气弹中国星的背后,是一串响亮的名字mdash;mdash;邓稼先、钱学森、钱三强、王淦昌、屠守锷、陈芳允、周光召、郭永怀hellip;hellip;
邓稼先《量子场论》论著手稿及其妻子许鹿希的手写说明。
对于世人来说,钱三强是中国著名核物理学家,是中国原子能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而对于李欣兴来说,钱三强是慈祥和蔼的外祖父,会讲睡前故事,会抽空买蛋糕。
小时候觉得姥爷像百宝箱一样,要什么有什么。说到这里,李欣兴的脸上扬起微笑,他教会我,一个人无论作出多大的贡献、取得多大的成就,首先要爱国。
而在陈芳允孙女陈晶晶的记忆里,爷爷是一个谦逊低调的人。他从来不喜欢抛头露面,喜欢默默无闻地做事。
陈芳允是中国卫星测量、控制技术的奠基人之一,为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准确测量、预报作出了重要贡献。
从小跟随陈芳允长大,陈晶晶深有感触。他的笔筒、眼镜盒,很多东西都是用完了再用,破了就补上。对他来说最大的快乐就是在科学技术上取得的成就,国家取得的成就。
晚年躺在病床上的陈芳允仍心系事业。他一直念叨着lsquo;小卫星rsquo;,陈晶晶说,可惜直到他去世,没有等到北斗卫星的发射。
住在信箱里则是王淦昌之孙王世华幼时对爷爷的印象。王世华回忆小时候家里很多旧物箱子上总是写有王京二字,但父辈没有详细说起王京的故事,只告诉他爷爷住在信箱里。
20世纪60年代,王淦昌化名王京投身中国核武器事业,发出愿以身许国的誓言,从此隐姓埋名17年。
只有lsquo;星期七rsquo;,没有lsquo;星期天rsquo;。这是王淦昌常说的一句话,令王世华至今难忘。爷爷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工作。
王淦昌化名王京的工作笔记和王淦昌使用过的笔。
走过一甲子,两弹一星精神代代相传,熠熠生辉。
记得奶奶曾对我说,爷爷邓稼先经常用lsquo;purersquo;赞赏他人的思想纯洁、境界高尚,同时他也在用lsquo;purersquo;作为标准要求自己。邓昱友在致辞中分享道。
我想,倘若祖父能看到今天中国各行各业奋斗者的身影,能看到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能看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景象,他的脸上一定会再次洋溢出lsquo;purersquo;的微笑。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