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12月4日在巴拉圭亚松森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中国共有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总数居世界第一。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发布的介绍词说:“在中国,春节标志着新年的开始,以传统历法正月初一为岁首。春节前后,人们开展一系列社会实践,辞旧迎新,祈福纳祥,欢庆家庭团圆,促进社区和睦,这一庆祝过程俗称‘过年’。除参加公共庆典外,人们祭祀天地和祖先,并向长辈、亲友及邻里拜年,表达美好祝愿。该遗产项目为中国民众提供了认同感和持续感。”
2024年2月10日,中国美术馆举办“送福贺新春”活动。中国美术馆供图
“春节申遗成功,多少年的希望成为现实,兴奋之情无以言表!”天津大学教授、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冯骥才表示,春节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文化创造,它最能体现中国人的精神追求和生活情感,“当它成为‘人类的瑰宝’后,一定会有助于外国朋友对中国的认知与友好,增添我们自身的文化自信与凝聚力,深化春节文化的传承与节日幸福。”
数千年来,春节不断维系和强化着个人、家庭和国家的情感纽带,对中华文明的绵延赓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海外传播范围的日趋扩大,春节已成为世界普遍接受、认同和欣赏的中华文化符号。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萧放认为,春节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是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分享给世界人民的体现,“从年前的腊八到正月十五的几十天里,大家喜气洋洋地过春节,体现了我们爱好和平、祥和的氛围,营造的价值观对我们当代世界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此外,春节和立春相近,春节符合自然伦理的价值、生态和谐的价值,对于世界也是一个重要的启示。”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