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水利部了解到,今年以来,我国加快构建具有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功能的数字孪生水利体系,赋能水利治理管理取得积极成效。
目前已基本形成涵盖31颗遥感卫星、100余部水利测雨雷达、4000余架无人机、13.3万座地面水文监测报讯站设施、31万处水利工程安全监测点的天空地水工一体化监测感知系统。通过水利一号及组网的多颗遥感卫星,全天候监测汛旱凌情,无人机搭载红外相机、激光雷达等,初步实现对堤坝渗漏、管涌等问题的外检测。
与此同时,我国推进七大流域防洪预报、预警、预演、预案能力建设,已研发云mdash;雨降水预报模型、分式洪水预报模型、水动力学洪水传导演进模型,进一步延长洪水预见期、提高预报精准度,为抵御流域性洪水提供了有力支撑。
记者从水利部了解到,今年以来,我国加快构建具有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功能的数字孪生水利体系,赋能水利治理管理取得积极成效。
目前已基本形成涵盖31颗遥感卫星、100余部水利测雨雷达、4000余架无人机、13.3万座地面水文监测报讯站设施、31万处水利工程安全监测点的天空地水工一体化监测感知系统。通过水利一号及组网的多颗遥感卫星,全天候监测汛旱凌情,无人机搭载红外相机、激光雷达等,初步实现对堤坝渗漏、管涌等问题的外检测。
与此同时,我国推进七大流域防洪预报、预警、预演、预案能力建设,已研发云mdash;雨降水预报模型、分式洪水预报模型、水动力学洪水传导演进模型,进一步延长洪水预见期、提高预报精准度,为抵御流域性洪水提供了有力支撑。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