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陈迹焕新:天津盘活利用存量资源见闻
一场秋雨过后,天津天美艺术街区红墙灰砖韵味更显。阵阵寒意中,一座座风格迥异、个性鲜明的雕塑前仍有不少游人驻足。开街仅4个月,这里已成为游客和市民感受潮流艺术和厚重历史交融的打卡地。
负责街区运营的天津艺文润城城市更新产业运营有限公司董事长姜大方说,街区活化利用了5处历史建筑,对天津美术学院周边闲置建筑修旧如旧,并充分利用高校源源不断的艺术创意,让美术专业的师生围绕街区进行绘画、书法、装置艺术创作,将这里变成了可生长的艺术容器。
步入街区内的一家店铺,各类精美的文创产品、美术作品整齐排列。开业以来,我们生意一直很好。店铺负责人说,小店将美术学院师生们的创意和设计变成商品,不仅带动了学生创业,这些独一无二的作品也成为店里吸引客流的最大亮点。
自街区展示区对外开放以来,这里已吸引艺文空间、艺术培训、生活方式、生活美学、社交娱乐、多样餐饮等六大主力业态、22家品牌商户入驻,举办展览和各类文化活动30余场,并与天津美术学院共创艺术IP,吸引越来越多的市民、游客到此游玩,累计客流量约49万人次。
我们通过lsquo;景区、校区、街区、社区rsquo;四区联动,依靠产业运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城市更新提供了新范式。姜大方说。
作为近代北方民族工业发祥地之一,天津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天津市住建委城市更新处副处长魏海军介绍,近年来,天津不断挖掘工商业遗存价值,实施了棉3创意街区、天津金茂汇等更新项目,启动了天津第一机床总厂及周边片区等工业片区更新,既让城市的肌体更健康,也实现城市文脉赓续、活力提升。
老厂房变为新地标,工业硬实力化为文化软实力,不仅赢得市民点赞,也吸引了大量游客。
位于海河东岸的天津棉3创意街区,咖啡馆、艺术场馆林立,海河旧书市集、户外音乐会等文化艺术活动精彩不断。通过塑造有历史、有文化、有故事、有场景的lsquo;棉3rsquo;IP,这里正成为海河沿岸lsquo;新消费走廊rsquo;的重要驿站和城市文化创意产业新引擎。天津棉三创意企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强说。
在天津第一热电厂原址基础上推出的商业综合体天津金茂汇,内部仍保留着煤斗、桁架、吊车梁等工业元素。修旧如旧、新旧并存的工业风格让一批天津首店、区域首店落户于此,通过消费聚起人气,带来新的生机。
今年10月,位于河东区的天津第一机床总厂城市更新项目mdash;mdash;津一middot;PARK西区焕新亮相。红色的砖墙、复古的厂房、满墙的机械图、保存完好的机器hellip;hellip;西区与项目起步区内一处处历史与现实碰撞的景观,向游客讲述着天津的工业发展故事。
始建于1951年的天津第一机床总厂是记录天津工业历史的一块活化石。如今,这里已听不到机器轰鸣声,曾经的专家楼变身为工业风咖啡馆,金三车间变为天津机床工业博物馆,厂区成为承载着悠久历史回忆的新地标。
天津泰达城市更新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吕宏介绍,这一项目通过加固修缮、灯光设计等,让工业时代的质感与现代审美无缝衔接;同时,针对当代使用需求,植入智能化基础设施、绿色生态景观,为市民打造了可漫步、可体验、可消费的开放空间。目前,项目已吸引30余家企业签约入驻,各类餐饮、演艺、策展空间陆续开业,老厂房正转型为汇集海洋科创、智能科技、总部经济等业态的文商旅融合的创新高地。
天津的工业遗存、历史文化街区承载着城市记忆与底蕴,是无法复制的珍贵资源。天津市国资委副主任韩云翔说,在城市更新过程中,我们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将城市历史文化记忆延续下去。
题:陈迹焕新:天津盘活利用存量资源见闻
一场秋雨过后,天津天美艺术街区红墙灰砖韵味更显。阵阵寒意中,一座座风格迥异、个性鲜明的雕塑前仍有不少游人驻足。开街仅4个月,这里已成为游客和市民感受潮流艺术和厚重历史交融的打卡地。
负责街区运营的天津艺文润城城市更新产业运营有限公司董事长姜大方说,街区活化利用了5处历史建筑,对天津美术学院周边闲置建筑修旧如旧,并充分利用高校源源不断的艺术创意,让美术专业的师生围绕街区进行绘画、书法、装置艺术创作,将这里变成了可生长的艺术容器。
步入街区内的一家店铺,各类精美的文创产品、美术作品整齐排列。开业以来,我们生意一直很好。店铺负责人说,小店将美术学院师生们的创意和设计变成商品,不仅带动了学生创业,这些独一无二的作品也成为店里吸引客流的最大亮点。
自街区展示区对外开放以来,这里已吸引艺文空间、艺术培训、生活方式、生活美学、社交娱乐、多样餐饮等六大主力业态、22家品牌商户入驻,举办展览和各类文化活动30余场,并与天津美术学院共创艺术IP,吸引越来越多的市民、游客到此游玩,累计客流量约49万人次。
我们通过lsquo;景区、校区、街区、社区rsquo;四区联动,依靠产业运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城市更新提供了新范式。姜大方说。
作为近代北方民族工业发祥地之一,天津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天津市住建委城市更新处副处长魏海军介绍,近年来,天津不断挖掘工商业遗存价值,实施了棉3创意街区、天津金茂汇等更新项目,启动了天津第一机床总厂及周边片区等工业片区更新,既让城市的肌体更健康,也实现城市文脉赓续、活力提升。
老厂房变为新地标,工业硬实力化为文化软实力,不仅赢得市民点赞,也吸引了大量游客。
位于海河东岸的天津棉3创意街区,咖啡馆、艺术场馆林立,海河旧书市集、户外音乐会等文化艺术活动精彩不断。通过塑造有历史、有文化、有故事、有场景的lsquo;棉3rsquo;IP,这里正成为海河沿岸lsquo;新消费走廊rsquo;的重要驿站和城市文化创意产业新引擎。天津棉三创意企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强说。
在天津第一热电厂原址基础上推出的商业综合体天津金茂汇,内部仍保留着煤斗、桁架、吊车梁等工业元素。修旧如旧、新旧并存的工业风格让一批天津首店、区域首店落户于此,通过消费聚起人气,带来新的生机。
今年10月,位于河东区的天津第一机床总厂城市更新项目mdash;mdash;津一middot;PARK西区焕新亮相。红色的砖墙、复古的厂房、满墙的机械图、保存完好的机器hellip;hellip;西区与项目起步区内一处处历史与现实碰撞的景观,向游客讲述着天津的工业发展故事。
始建于1951年的天津第一机床总厂是记录天津工业历史的一块活化石。如今,这里已听不到机器轰鸣声,曾经的专家楼变身为工业风咖啡馆,金三车间变为天津机床工业博物馆,厂区成为承载着悠久历史回忆的新地标。
天津泰达城市更新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吕宏介绍,这一项目通过加固修缮、灯光设计等,让工业时代的质感与现代审美无缝衔接;同时,针对当代使用需求,植入智能化基础设施、绿色生态景观,为市民打造了可漫步、可体验、可消费的开放空间。目前,项目已吸引30余家企业签约入驻,各类餐饮、演艺、策展空间陆续开业,老厂房正转型为汇集海洋科创、智能科技、总部经济等业态的文商旅融合的创新高地。
天津的工业遗存、历史文化街区承载着城市记忆与底蕴,是无法复制的珍贵资源。天津市国资委副主任韩云翔说,在城市更新过程中,我们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将城市历史文化记忆延续下去。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