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上下班一起碎碎念初入职场互相鼓励共同成长:“职场发小”有你真好

时间:2025-09-15 08:27   阅读量:6053   内容来源:千龙网   

发小儿通常指从小一起长大、成年后仍保持来往的朋友。这一常见于口语的称呼,如今被延伸到职场语境,衍生出职场发小一词,特指年轻人刚入职时,在同一家公司、同一批入职,或曾共事过的那些同事。他们在初入职场时互相陪伴、共同成长,由此建立起深厚的友谊。

职场发小在网络上也被称作初代同事,还被网友们形容为职场上的白月光。

职场发小

从饭搭子到好朋友

晚上一起吃饭吧?第一次到公司实习的赫赫,很是拘谨,一次饭点时间,公司里比她大一岁的姐姐向她发出邀请,让她找到了职场朋友。

根据公司的安排,新入职的赫赫要先参加一个短期培训班,各部门依次介绍公司文化、制度和发展方向。她在培训班里结识了一些同批新人,但结束后大家被随机分配到不同部门,联系渐渐少了。此后,赫赫常常独自一人,直到这位饭搭子出现,休息时间两人总是结伴而行。

有一次两人一起用餐时,又遇到公司另一个实习生。三人吃完饭正好都要去健身,于是成了职场发小。此后,三个年龄相仿的女生经常相约吃饭,下班后一起健身。周末则常常出去闲逛,有一次她们临时决定从北京出发去天津玩了一整天。

今年刚毕业的赫赫,已有多段实习经历,现在一家互联网大厂从事营销和运营工作。她觉得自己与那些一起实习时并肩熬夜、互相鼓励的伙伴,有一种特别的亲近感和默契。

很多人都是先有了饭搭子,慢慢演变成职场发小,再发展到一起上下班、一起出去玩。

24岁的泩生,已经在某企业正式入职一年多了。她的职场发小是在此前的一段实习经历中结识的,那时她曾在一家新势力车企工作。她记得,实习没多久自己就在家发高烧,一位比她早两年来到公司的姐姐得知后,特意熬了一碗汤送到她家,这让泩生特别感动,两人也因此很快成了好朋友。

从那以后,中午的工作餐两个人几乎都会一起吃。下班后,如果泩生和朋友聚会,也常常会把她叫上。两个人的关系就这样逐渐成为彼此生活的一部分,而不仅仅局限在工作的同事身份。如今泩生依然和这位姐姐保持着联系,今年年初,泩生去武汉时还特意约她见了面。平日里,两人更多是通过关注彼此动态、相互点赞评论来保持联系。

相互倾诉

闲聊释放工作压力

工作有烦恼,找职场发小,这是很多人对职场发小的定位mdash;mdash;吐槽搭子解忧神器反内卷良药。即便不再在同一个岗位,职场发小依然能像职场里的好搭子一样发挥作用。

对此,泩生深有体会。她的职场发小资历比她丰富,也比她大两岁,所以在泩生眼里,对方像一位会照顾人的大姐姐。但在相处中,反而常常是泩生在扮演倾听者的角色mdash;mdash;职场发小有任何工作上的烦恼都会找她倾诉。可能是因为我对心理学比较感兴趣,能给她一些建议,或者更懂得倾听吧。泩生说。

泩生回忆,职场发小经常提到想离职、跳槽,觉得工作不顺利、发展空间小。那时反而是泩生给了她不少建议。如今,职场发小偶尔还会给泩生发信息,谈论自己在职场上的不愉快。

不过,泩生认为,这些谈论并不意味着她不热爱工作或对公司不满。相反,在她看来,之所以愿意倾诉,正是因为身边有职场发小这样值得信任的人,可以相互交流、释放压力,这也让彼此的关系更加紧密。

这种与职场发小保持联系、互相倾诉的场景,并不只存在于00后的世界里。已经在职场摸爬滚打十几年的80后刘景龙回忆,他刚进入银行工作时,也有一批和自己很要好的职场发小,其中有男生也有女生,他和其中一位与他同岁的男生关系尤为要好,下班后两人偶尔会一起吃饭,周末有时还会结伴去工体看比赛。

后来,这些职场发小有的离开了银行系统,有的被调到其他支行网点,但大家仍然保持着联系,每年都会找机会聚一聚,话题大多还是围绕着倾诉。如今,刘景龙的这些职场发小们大多已经结婚生子,聚会时的话题也随之发生变化。前几年,我们一聚会就谈论工作上的烦心事,互相安慰、互相比惨。这两年则更多聊孩子的教育问题。虽然多半是闲聊,但无论是以前谈工作压力,还是现在聊生活困境,聊完后大家都会觉得轻松愉快,也算是一种放松的方式吧。刘景龙说。

见证成长

共同经历职场初体验

刚踏入工作岗位的赫赫发现,职场发小很多时候并不是同组的同事,而是来自其他部门的同龄人。比如,她和她的两位职场发小就分别属于不同组、不同部门,平时工作几乎没有交集,所以交往反而更单纯。

在她看来,这种单纯很大程度上与年龄和职场阅历有关。我们都是职场小白,相处起来不夹杂利益或业务关系。如果面对职场前辈,或存在上下级关系,下意识里可能会保持些距离感。

对此,刘景龙也表示认同。那时我们新人在银行的第一个岗位都是柜台营业员,工作中交流不多,也缺乏激烈竞争,只要踏踏实实把自己的业务办好就行。因此,深入的交流大多发生在下班之后。当时我还没结婚,也没孩子,和年龄相仿的同事一起吃饭、看球、打游戏,日子过得就像学生时期一样。刘景龙回忆。不过,随着年龄和工龄的增长,一些同事从柜台岗位被调到大厅负责接待,或调到理财营销岗位,彼此间逐渐产生竞争,也伴随着一些不愉快。正因如此,刘景龙说,那些真正算得上职场发小的,大多是最初一起在柜台共事、后来又调到其他支行或离开银行系统的同事,大家在工作上没有太多直接交集,反而更容易保留刚毕业时的那份纯真。

泩生则表示,职场发小的存在也与用人单位的性质密切相关。她的职场发小是在车企实习时结识的,但进入性质不同的单位工作后,反而没再交到类似的伙伴。原因在于,她身边基本都是已经入职多年的前辈或领导,缺少同龄人之间的天然默契。

泩生回忆,公司曾组织过羽毛球联谊赛,之后大家一起聚餐、看日落。然而在这样的活动里,不仅有部门领导,还有领导的家属,其他同事也常常带着伴侣参加,这让她觉得有些格格不入。在这家公司的工作虽然也很顺利,和同事相处也很融洽,但这种关系大多停留在工作层面,很少延伸到下班后的生活中。

职场发小更多见证了从学生身份过渡到社会角色的那段特殊经历。正如网友形容的那样:职场发小是职场给的第一份温柔。上班不只有KPI,还有能分享碎碎念的人。即便后来各奔东西,那些日子也永远是回头时能看到的光。

发小儿通常指从小一起长大、成年后仍保持来往的朋友。这一常见于口语的称呼,如今被延伸到职场语境,衍生出职场发小一词,特指年轻人刚入职时,在同一家公司、同一批入职,或曾共事过的那些同事。他们在初入职场时互相陪伴、共同成长,由此建立起深厚的友谊。

职场发小在网络上也被称作初代同事,还被网友们形容为职场上的白月光。

职场发小

从饭搭子到好朋友

晚上一起吃饭吧?第一次到公司实习的赫赫,很是拘谨,一次饭点时间,公司里比她大一岁的姐姐向她发出邀请,让她找到了职场朋友。

根据公司的安排,新入职的赫赫要先参加一个短期培训班,各部门依次介绍公司文化、制度和发展方向。她在培训班里结识了一些同批新人,但结束后大家被随机分配到不同部门,联系渐渐少了。此后,赫赫常常独自一人,直到这位饭搭子出现,休息时间两人总是结伴而行。

有一次两人一起用餐时,又遇到公司另一个实习生。三人吃完饭正好都要去健身,于是成了职场发小。此后,三个年龄相仿的女生经常相约吃饭,下班后一起健身。周末则常常出去闲逛,有一次她们临时决定从北京出发去天津玩了一整天。

今年刚毕业的赫赫,已有多段实习经历,现在一家互联网大厂从事营销和运营工作。她觉得自己与那些一起实习时并肩熬夜、互相鼓励的伙伴,有一种特别的亲近感和默契。

很多人都是先有了饭搭子,慢慢演变成职场发小,再发展到一起上下班、一起出去玩。

24岁的泩生,已经在某企业正式入职一年多了。她的职场发小是在此前的一段实习经历中结识的,那时她曾在一家新势力车企工作。她记得,实习没多久自己就在家发高烧,一位比她早两年来到公司的姐姐得知后,特意熬了一碗汤送到她家,这让泩生特别感动,两人也因此很快成了好朋友。

从那以后,中午的工作餐两个人几乎都会一起吃。下班后,如果泩生和朋友聚会,也常常会把她叫上。两个人的关系就这样逐渐成为彼此生活的一部分,而不仅仅局限在工作的同事身份。如今泩生依然和这位姐姐保持着联系,今年年初,泩生去武汉时还特意约她见了面。平日里,两人更多是通过关注彼此动态、相互点赞评论来保持联系。

相互倾诉

闲聊释放工作压力

工作有烦恼,找职场发小,这是很多人对职场发小的定位mdash;mdash;吐槽搭子解忧神器反内卷良药。即便不再在同一个岗位,职场发小依然能像职场里的好搭子一样发挥作用。

对此,泩生深有体会。她的职场发小资历比她丰富,也比她大两岁,所以在泩生眼里,对方像一位会照顾人的大姐姐。但在相处中,反而常常是泩生在扮演倾听者的角色mdash;mdash;职场发小有任何工作上的烦恼都会找她倾诉。可能是因为我对心理学比较感兴趣,能给她一些建议,或者更懂得倾听吧。泩生说。

泩生回忆,职场发小经常提到想离职、跳槽,觉得工作不顺利、发展空间小。那时反而是泩生给了她不少建议。如今,职场发小偶尔还会给泩生发信息,谈论自己在职场上的不愉快。

不过,泩生认为,这些谈论并不意味着她不热爱工作或对公司不满。相反,在她看来,之所以愿意倾诉,正是因为身边有职场发小这样值得信任的人,可以相互交流、释放压力,这也让彼此的关系更加紧密。

这种与职场发小保持联系、互相倾诉的场景,并不只存在于00后的世界里。已经在职场摸爬滚打十几年的80后刘景龙回忆,他刚进入银行工作时,也有一批和自己很要好的职场发小,其中有男生也有女生,他和其中一位与他同岁的男生关系尤为要好,下班后两人偶尔会一起吃饭,周末有时还会结伴去工体看比赛。

后来,这些职场发小有的离开了银行系统,有的被调到其他支行网点,但大家仍然保持着联系,每年都会找机会聚一聚,话题大多还是围绕着倾诉。如今,刘景龙的这些职场发小们大多已经结婚生子,聚会时的话题也随之发生变化。前几年,我们一聚会就谈论工作上的烦心事,互相安慰、互相比惨。这两年则更多聊孩子的教育问题。虽然多半是闲聊,但无论是以前谈工作压力,还是现在聊生活困境,聊完后大家都会觉得轻松愉快,也算是一种放松的方式吧。刘景龙说。

见证成长

共同经历职场初体验

刚踏入工作岗位的赫赫发现,职场发小很多时候并不是同组的同事,而是来自其他部门的同龄人。比如,她和她的两位职场发小就分别属于不同组、不同部门,平时工作几乎没有交集,所以交往反而更单纯。

在她看来,这种单纯很大程度上与年龄和职场阅历有关。我们都是职场小白,相处起来不夹杂利益或业务关系。如果面对职场前辈,或存在上下级关系,下意识里可能会保持些距离感。

对此,刘景龙也表示认同。那时我们新人在银行的第一个岗位都是柜台营业员,工作中交流不多,也缺乏激烈竞争,只要踏踏实实把自己的业务办好就行。因此,深入的交流大多发生在下班之后。当时我还没结婚,也没孩子,和年龄相仿的同事一起吃饭、看球、打游戏,日子过得就像学生时期一样。刘景龙回忆。不过,随着年龄和工龄的增长,一些同事从柜台岗位被调到大厅负责接待,或调到理财营销岗位,彼此间逐渐产生竞争,也伴随着一些不愉快。正因如此,刘景龙说,那些真正算得上职场发小的,大多是最初一起在柜台共事、后来又调到其他支行或离开银行系统的同事,大家在工作上没有太多直接交集,反而更容易保留刚毕业时的那份纯真。

泩生则表示,职场发小的存在也与用人单位的性质密切相关。她的职场发小是在车企实习时结识的,但进入性质不同的单位工作后,反而没再交到类似的伙伴。原因在于,她身边基本都是已经入职多年的前辈或领导,缺少同龄人之间的天然默契。

泩生回忆,公司曾组织过羽毛球联谊赛,之后大家一起聚餐、看日落。然而在这样的活动里,不仅有部门领导,还有领导的家属,其他同事也常常带着伴侣参加,这让她觉得有些格格不入。在这家公司的工作虽然也很顺利,和同事相处也很融洽,但这种关系大多停留在工作层面,很少延伸到下班后的生活中。

职场发小更多见证了从学生身份过渡到社会角色的那段特殊经历。正如网友形容的那样:职场发小是职场给的第一份温柔。上班不只有KPI,还有能分享碎碎念的人。即便后来各奔东西,那些日子也永远是回头时能看到的光。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推荐内容
  • 国风潮来袭!桑隅携手DCWW打造时尚新风尚,诠释东方韵味

    国风潮来袭!桑隅携手DCWW

  • PIAGET伯爵揭晓 Essence of Extraleganza奢雅之源高级珠宝系列 150周年纪念版

    PIAGET伯爵揭晓 Ess